第382章(1 / 1)
苏清之:你是不是没有想过现在是什么年代。
汉末啊。系统222不解的道。宿主担心什么?宿主不是在练兵顺便屯田嘛。军事、民生一起抓,想必很快就能将清河郡的经济搞起来。
不得行。暂时两年内搞不起来。苏清之很现实的说:拿这回水灾说,等洪水一过,我又要赈灾布施。你算算,今年收获的粮食,不算留种的粮食,能支持我进行多久的布施赈灾?
偶尔世家大族发善心,设粥棚施粥,那粥也是稀的。如果能插筷子立着不倒,那就是稀粥而是浓粥。
别看今年苏清之种下了千亩玉米千亩红薯,收获的玉米番薯何指千万斤,但特么大部分都是要留种的,毕竟苏清之打算明年将玉米红薯种遍整个清河郡。
只是百姓苦,天灾发生后百姓更苦,以前好歹还有茅草屋遮风避雨,可现在洪水一来,连遮风挡雨的陋室都没了,更别说吃食了。
这一场大雨下来,如果苏清之像以前的清河郡守放任不管的话,大概又有接近十分之一的百姓流离失所。
苏清之自然不会放任不管,可粮食哪里来?以往清河郡年年发生水患,倒是鱼鱼获取容易,可是粮食,因为水患的关系,年年欠收。
虽说故土难离,可衣食无着落的情况下,百姓们为了生存只能逃荒。
今年,今年
罢了罢了,一切以民为主。
苏清之下定决心,等二天天刚亮,雨已经没下的时候,安排阎象、杨弘、袁涣三人分工合作,先将安顿灾民的事宜落实。
统计受灾的人数。如果以村落为单位的村民都受难了,集中安置并搭建房舍。
至于搭建什么房舍,其实后世小日子的建筑可以借鉴二人。岛国多地震,那里的房舍大多以土木构建为主。
苏清之知晓水泥的配方,虽说走马上任的第一年,以种植高产农作物、练兵屯田为主,水泥没急着拿出来,但是他利用崔氏的嫁妆,建了几个作坊。
什么都可以生产,问,就是采用的黑科技。
几个作坊一起加工,用时一日就可以将修建房舍的水泥生产出来。到时候木料为骨,水泥为肉,能像模型一样快速的搭建房舍。
缺点嘛,就是太过千篇一律,格局差不多都是一模一样的。
百废待兴。
苏清之感叹,随即又安排张宁亲自找来匠人们,勘测地形,好统一搭建安置点。
其实能回原籍,想来灾民更希望回到原籍。卫璎玑跟着道。不如就在原籍为灾民修建房舍如何?
看情况吧,我估计今日一过,最多明日,逃难的灾民就会陆陆续续赶来府城。
清河郡守府所在的地方,与其说是清河郡,实际上叫青阳县。是清河郡的府城,每逢遭遇天灾,逃难的百姓,都会陆陆续续赶来青阳县,等待官府的救治。
当然了,更多时候,是被不是玩意儿的前清河郡守驱赶。
前清河郡守的确是一郡的封疆大臣,却是豪门世家的封疆大臣。维护的是豪门世家的权利,而不是平头老百姓的。
而每当这个时候,大量灾民来到青阳县的时候,就是豪门世家大肆豢养私奴的时候。
活不下去的灾民,为了活下去,除了卖儿卖女还会自卖其身。可以毫不夸张的说,天灾水患,是平头老百姓的灾难,却也是豪门世家大肆敛财、扩充的好时机。
苏清之虽是世家子,却极度反感这种情况发生。朱门狗肉臭、路有冻死骨的说法,是东汉末年最根本的写照。
想要自己治下的百姓好,苏清之万万不能急于求成,每一步都必须稳妥再稳妥,赈灾肯定是要做的。而集中安置点,也必须搞出来。方便管理外,还能尽快的安抚灾民,不引起骚乱。
索性苏清之的运气, 十分的不错。不管干什么,都挺一帆风顺的。走马上任的第一年,算是平稳度过。
到了第二年, 上半年算是风平浪静,然后秋收时节, 得 ,就是乱下雨时节。该晴天收粮食的时候接连下雨, 该下雨的时候, 特么不下雨了。
很烦很烦,烦得苏清之每忙碌一天就破口大骂贼老天, 缺心眼的傻逼。弄得每天不是旱天雷,就是狂风骤雨外带刀光闪电。
宿主, 我觉得你哪怕是天道之子,也是逆子。
系统222简直绝了, 这个时候, 难道不是和天道握手言和,恳求天道开后门?怎么开口闭口傻逼、贼聊天,天道不生气,也会被气得心肌梗塞叭!
只是打雷警告,又不是下刀子警告。
逆子?我是祂爹。
话语刚落, 又是轰隆隆的声响。
苏清之没有再骂,而是伸中指朝上。
有本事劈死我啊!
系统222:
卫璎玑领着婢女,袅袅婷婷的走来。
夫君,洛阳传来消息,说是公爹病了。
苏清之:?病了?他身边不是不缺伺候的丫鬟嘛。
袁逢收的美婢, 那是全方面的伺候。从身到心的为袁逢服务。袁逢还居然病了,怎么病的, 病到了何种程度。
不会偶感风寒,然后觉得即将不久于人世,所以想起了他这个最不争气的儿子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