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381章(1 / 1)
所以修缮城墙什么的,还是用老办法。糯米汁加普通的石灰,也是很好的修缮城墙的东西。
于是乎,苏清之将刚刚摸出来的《穿越金手指南》又给赛回空间。
夫君。
苏清之刚要前往前衙去召集幕僚议事,卫璎玑就出现,手中还拎着食盒子。
妾身今儿下厨亲手做了几样小菜,夫君要是不忙,可否陪妾身用了膳食再去处理政务。
苏清之没有拒绝,只在院中的石桌子前入了座。
卫璎玑聘聘婷婷的将食盒子打开,将里面的几碟小菜拿了出来。
有香油泡番薯叶,烤鹿肉,以及煮的菽豆。
苏清之:挺有创意的。
卫璎玑眨眨眼睛,意识到不对。夫君不满意?那妾身重新去做。
苏清之想了想,认定自己除了烤鹿肉外,煮的菽豆(大豆)以及香油泡番薯叶,都吃不下去。
干脆就拉着卫璎玑进了厨房,让她好好瞧瞧自己的厨艺。
可没有什么君子远厨疱的想法,却让卫璎玑吓了一跳。
夫君。卫璎玑有些茫然的道:大丈夫岂可做小女子之事。
苏清之:谁说不能了?
我知道你又想说古人云,夫人啊,古人真的没那么多云的。
整天这个云,那个云的,是有多闲,才会废话连天的让后人谨记这个谨记那个。明明很多古人云都是后人杜撰的。
苏清之示意卫璎玑去烧火。
卫璎玑愣住,随即歉意满满的说自己不会烧火。
苏清之没有说什么,而是出去一趟,回来后,手里捧了一大堆的东西,有草果、八角、香叶、桂皮等香料,还有青色的牛角椒,以及红彤彤的西红柿,裹满泥巴的皮蛋
随后还有仆人带来半头由于没有被割jj导致膻味重的猪。
还有处理好的鸡鸭鹅,甚至一头小羊羔。
还等请阎象、杨弘、袁涣三人来后宅吃饭。苏清之顿了顿,夫人安排人去请叭。对了,我那小舅舅
说到这儿时,苏清之又停顿了,没别的原因,主要是小舅舅今年才5岁,还梳着冲天辫,穿着红肚兜,光腚到处跑呢。
可谁他是崔老爷子年到50岁时才得的幼子。并且还是他亲姥姥,老蚌生珠生下来的。
据说崔氏登门,看到崔耀时那叫一个惊愕,只呼崔老太太怎么连她这个大女儿也瞒着
崔氏不太理解,但是苏清之觉得之所以瞒着崔氏,除了这年代交通不方便外,最主要的一个原因是臊得慌。
外孙都那么大了,生个小幺儿来比外孙小那么多岁,如果卫璎玑再是易孕体质,嫁给苏清之头一年就生孩子。
好家伙,崔耀小小年龄就当舅爷爷了。
想到此处,苏清之神色略微有些古怪,叫小舅舅一起来吃吧,不然小舅舅又要找阿母告状,说我不尊重、又忽略他这个舅舅!
崔耀很喜欢苏清之。时常往郡守府跑, 碰到苏清之就亲切的喊大外甥。可把苏清之弄得那叫一个哭笑不得。
小舅舅今儿就在府上。卫璎玑笑眯了眼睛。想来不用喊,闻香就会来。
话语刚落,就听到清脆的童音从远至近响起。
大外甥, 做什么好吃的!
苏清之:
小舅舅不跟着阿母?苏清之挺随意的问。
我想大外甥了。崔耀一本正经的说。
想我做的饭!苏清之轻笑,小舅舅就是嘴甜, 好吃也要找让我满意的话。
卫璎玑瞄了苏清之一眼,就笑着去请崔氏。
郡守后衙面积挺大, 熙熙攘攘住二十来口人绰绰有余。崔氏和刚刚嫁来不久的卫璎玑领着丫鬟婆子住着, 倒也住得开。
河东卫氏可赞一声富贵,卫璎玑嫁与苏清之, 红妆十里。此时恰好,蔡邕之女蔡文姬和卫仲道定下婚约, 据卫璎玑偶尔说起,婚期定在来年5月。
卫璎玑自然是要回去参加婚礼, 为弟弟贺喜。至于苏清之, 则要看情况,如果没什么要事,大几率是要陪着卫璎玑一块儿回去的。
不过苏清之有预感,只怕到时候只能卫璎玑一个人回去。清河郡这几年风不调雨不顺,大风时不时的刮, 就连那雨,也是该下的时候不下,不该下的时候,铺天盖地的下。
这不,苏清之摆宴席, 刚刚酒过三巡,就又下起大雨。那倾盆大雨从天而降, 不一会儿的功夫,就在地面上形成水洼,很快,水洼汇聚成了水坑,再然后水坑变成小塘,再然后汇聚成了河流。
仅仅半天的时间,街道上的积水,已经漫过小腿。到了晚上天黑,已经没过膝盖。
万幸晚上11点左右,雨势转小,已经成河的积水,没有继续往上涨。只是,这一夜过去,哪怕不再下雨,只怕百姓的居所又会被冲毁无数。
茅草屋本来抗洪能力就不强啊!系统222变了羊咩咩的形象,在苏清之的身边蹦蹦跳跳,有时候明明穿过放着竹简的书架,却风过无痕。
其实宿主可以造砖瓦房给老百姓住啊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