如何为汉武帝强国富民 第341(1 / 2)
刘挽先前不管,因为感觉刘据还能撑得住。
况且刘彻既然选择用这样的方式对待刘据,断不可能不让人盯紧刘据,这种时候刘挽过早的干预,难道不是在破坏刘彻观察了解刘据的机会?
比起刘彻还得用这样的方式试探刘据,刘挽是相信刘据的,相信他可以承担任何事。
简官
不过, 刘据如今的态度让刘挽也明白,刘据绷得太紧,该松一松了。
是以,刘挽让霍去病和卫子夫先行一步, 她跟刘据聊一聊。
卫子夫二话不说的拉走要说话的霍去病, 霍去病道:“我觉得陛下不会希望你出手。”
卫子夫拉人的动作一顿。她原以为刘据的情况不太好, 该让刘挽回来开解一番, 却几乎忘记了刘彻既然决定不让刘据和别人提起,自然也不会希望任何人来开解刘据。
本能的, 卫子夫望向刘挽, 不甚确定了。
“表哥别在那吓唬我娘。”刘挽嗔怪一声, 提醒霍去病别在那儿危言耸听的吓唬人。
霍去病回头注意到卫子夫的脸色有些不好, 连忙道:“姨母别担心,我胡说的。”
卫子夫能信吗?
“娘,我有分寸,交给我。”刘挽赶紧出言安抚卫子夫, 卫子夫的视线落在刘挽的身上, “让据儿自己处理?”
刘彻的心思越发难猜了,一个刘据深陷其中不知如何是好,刘挽本来已然引起刘彻的忌惮,再让刘挽掺和,卫子夫何尝不是害怕刘挽会因此受到刘彻更多的猜忌。
不成,不成, 不能坑了一个再害上另一个。
卫子夫果断的决定阻止刘挽继续出面, 刘挽倒是道:“娘放心, 我知道父皇的打算, 也知道据儿难受的是什么, 我会处理好。表哥别再吓我娘了。”
霍去病脱口而出的话,看把卫子夫吓成什么样了?他倒是好意思。
霍去病认错,保证绝不会再乱说话。
等霍去病和卫子夫都离去了,刘挽走到刘据的身边,刘据回头与刘挽正对视上,脱口而出的既是,“二姐,我突然不知道我应该怎么做一个人?又要怎么样做好一个太子?”
心中生出的疑惑,因为每一个人对他的教导不同,越来越让刘据迷茫不知所措。
刘挽坐在刘据的身边,保持一定的距离,坚持绝不靠得太近。
“谁都会有这样的迷茫,但那又如何呢?你能不做这个人,还是能不做这个太子?”刘挽问得犀利,而且一针见血的扎得刘据不得不清醒过来。
不做人也好,不做太子也罢,结局都只有一个,死!
刘据想死?
不想。
既然不想死就只能不断的往前走,走出困住他的层层迷障。
“别人教你的是他们自己悟出来的,那么多的口粮摆在你的面前,你会都吃吗?”刘挽在这个时候又问出一个问题,等待刘据的回答。
刘据又不傻,岂不能明白刘挽言之所指。
口粮和各人教导的道理一样,刘据是不能选择吗?
既然可以选择,刘据就能决定自己要成为哪一类人。
“多谢二姐。”压在刘据心上的一块大石伴随刘挽一句话落下,终于被搬开。
对啊,刘挽的教导,刘彻的教导,本来各不相同,以后也会各不相同。那有什么关系呢?他们只是将自己的经验道与他,希望他能够少走一些弯路。
最后他吸收后会变成什么样子,决定权一直都在刘据的身上。
刘据为此而痛苦挣扎的是他要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。
要作为一个什么样的人,刘据心里算是没有一点数吗?
“二姐,你对我的企盼是什么?”刘据随刘挽的话音落下不禁也生出一个疑惑,刘挽会希望他将来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。
不料刘挽闻言道:“你高兴就行。”
啊?刘据万万没有想到刘挽会给他一个这样的答案。
刘挽依然觉得不够,很是认真的答道:“人只活一世,站在我的立场,我会为了家国天下做很多的事,可是我也会为我自己只活这一世而尽所能的让我自己开心。想吃的,想喝的,想玩的,我都会满足自己。这些应该不冲突的对吧?”
刘据??冲突倒不至于冲突,但刘据真是意外无比。
“将心比心,我对你是一样的。你是大汉的太子,我也在你小的时候告诉过你,你所肩负的责任,除了我之外,会有无数的人告诉你同样的道理。所以我不会重复的提及责任这个话题了。我只要教你如何在这个世道活下来,也会告诉你要怎么样开心的活下来。要是苦闷的过一辈子,你现在想上一想,不觉得一生白活了吗?”刘挽尽可能的站在她的立场回答刘据的问题,刘据
是啊,想想要是苦闷的活上一辈子,那真的是太难了,怎么可以这个样子?
不成不成。
太子要当好,他也想尽可能的活得更精彩一些。都是只有一次的人生,怎么能够白活了?
“所以,尽可能的不要让自己留有遗憾。除此之外,挣扎是正常的,你以为我就不会犹豫挣扎吗?但你要记住,做出了选择永远不要再回头去看,不管什么样的决定,做下了便往前走,永远都不要再回头。”刘挽一字一句的叮嘱,希望刘据一定记下。
这样的叮嘱或许刘据现在未必能够懂得,但他们姐弟的一番对话是一字不落的传到刘彻的耳朵里,刘彻不得不承认道:“泰永懂得生存之道,也知道人如果一味的回头,除了带给人无尽的悔恨之外,并无益处。”
说到这里,刘彻又道:“绝口不提朕到底教授太子的内容,却又好像都说了。”
轻轻一笑,刘彻知晓刘挽绝顶聪明,必然是猜到他到底跟刘据说了些什么,才会引得刘据如此的低落。偏一个字都不提,还把刘据开解好了。刘彻如今比较好奇的必须是,刘据到底做下了一个什么样的决定?
这个答案,刘彻在第二日见到目光澄明的刘据时,明白了,刘据要走的路与他并不相同,至于刘据将来能走得多远,能不能走远,却是未知之数。
随后刘挽将所有看完的官员档案上交刘彻,尤其得将其中的可用之才都给刘彻挑出,请刘彻以过目。
刘彻即问:“何意?”
“能者上,庸者下。”刘挽给出回答,哪怕先前张汤负责过官员考核,但那会儿张汤主要的一个工作内容,难道不是更多在于查查官员是否有作奸犯科的行为?
考核内容里也应该包括这样一个人才可用不可用,该用在哪个位置。
刘挽如今是在补漏,只为了让全天下人都清楚的知道,大汉朝从改了官制开始,一切都会变得不一样。请大家拭目以待。
刘彻仔细的翻查,刘挽在一旁解释道:“另外还应该简官。”
这句话更不必说,自是引起轩然大波。
简官,怎么能简官?
为何不能?
刘挽立刻让人送上一份财报道:“请父皇过目,这是大汉朝建国时的官员开支,以及现如今大汉朝官员的所有开支。官员的数目远胜于大汉初建时的五倍之多,是以官员的支出也比先前要多得多。但大汉朝办事的效率在不断的下降。倘若人员多,利于惠民为君,自然没有什么可说的。偏偏既不能为君分忧,又不能惠于民,官当以简。”
一番道理谁能说不对。
底下的官员们哪一个不有数着,占了茅坑不拉屎的官不在少数,先前刘彻没管,谁能