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385章(1 / 1)
苏清之被袁逢召唤来洛阳,是打着为老父亲侍疾的名义。现如今老父亲的身体已经恢复,苏清之打算返回清河郡,而袁绍很明显并不打算返回汝南郡,而是想在洛阳谋一官半职。
记得历史上,光和七年(公元184年)的时候,太平道教主张角发动黄巾起义,很快各州郡传来失守的消息。
现在已经是光和七年五月,却没有传来太平道教黄巾起义的消息。不过与卫璎玑来往的飞鸽传信中得知,清河郡出现头扎黄巾的汉子,在到处化符水。
苏清之接到飞鸽传信后,就得知黄巾起义要来了。
洛阳是安全的,可是各州郡,特别是冀州、南阳、颍川三地首当其冲,被黄巾力士攻打。
清河郡,没被第一波攻打,但是接下来各州郡陆续失守的情况下,清河郡也被波及。
只不过本身清河郡天灾频发,所以攻打清河郡的,只是小波黄巾军,不过也给清河郡造成了很大的损失,再加上天灾,清河郡在黄巾乱过后,几乎损失了十分之一的人口。
别小看这个数,实际上这几年,年年清河郡都会出现水患,导致人口一直增加不上来。
整个清河郡的总人口不过百万众。
当然,还有各家族隐瞒不报的私奴,如果全部普查,大概有上十万之数。
这个当代社会普遍的现象,不只清河郡的地方豪强独有。
苏清之收到书信后,就想离开洛阳回清河郡。结果特么的袁绍那白痴,不知道是不是见不得苏清之好,凡是苏清之决定的,不管好坏他都要反对。
苏清之提出要返回清河郡,袁绍就开始煽风点火,说什么阿耶在洛阳,作为儿子自然得留在洛阳,照料阿耶。
苏清之冷笑:我乃清河郡郡守,不留在清河郡处理庶事,却和白身的堂兄留在洛阳,不叫孝顺而是失责。堂兄白身自然是没法理解身为一方父母官该怎么做!
苏清之很不屑,没明着说却暗示袁绍浅薄、眼界低,只差没明着码不愧是婢生子。
袁基也在场,相较苏清之的活泼好动很明显袁基这个嫡长子,人很沉稳。并且和袁逢一道儿,在中枢朝廷任职,对于苏清之所言,很能理解。
公路应该返回清河郡。袁基开口道:阿耶身边有我,有本初,足够侍奉阿耶了。
袁逢这时候才开口说:既然如此,公路吾儿,你即刻启程返回清河郡处理庶务。
苏清之这才露出满意微笑。
好的阿耶,改日不如撞日,就今天吧。今天我就收拾行李,即刻出发返回清河郡。还请阿耶、兄长不要太过记挂,儿已经大了,人事还是会干几件的。
只差没明说袁绍不干人事儿。
袁逢看了一眼苏清之,继续跪坐着不慢不缓的煮茶。
一碗茶汤,姜片搁里头,葱段搁里头,还有蒜瓣,最后甚至还抓了一些菽叶。
这t煮茶?
不是煮茶水火锅?
苏清之瞄了一眼就不忍直视,将视线放在袁基身上。
那,兄长,我走了?
袁基含笑:二弟保重。
阿耶,我走了,真的走了!
袁逢不耐烦的挥挥手,示意魂淡玩意儿赶紧滚!
苏清之果真麻溜的滚了,全程就没有给袁绍打招呼。袁绍也是习惯了,只勉强笑了笑,就说起自己打算在洛阳活动,当个五品中郎将的事情。
袁基并没有参与谈论,主要身为嫡长子的他,还是比较自持身份的。苏清之讨厌袁绍,难道袁基就喜欢?
袁绍没过继给袁成之前,袁家全力培养的人是他袁基。
≈iddot;
苏清之出了司空府,就真的径直离开,赶在天黑之前出了洛阳,并带着车队走了好几十里地。
苏清之来洛阳时,除了他之外,便是白来名亲卫由张宁带领。离开洛阳之时除了百名亲卫外,还有郭嘉以及卫仲道。
对了,蔡文姬也跟着来了,毕竟是卫仲道的未婚妻,说来还得跟卫仲道一起称呼苏清之一句姐夫。
天气沉闷,风雨欲来。
郭靖披头散发坐在马车里,旁边则是穿着狐裘,看起来弱不禁风的卫仲道。
苏清之则穿了一身玄黑色衣袍,懒洋洋的手托腮帮,看着小小的旗桌。上面黑白两种棋子排排站,苏清之还不断将黑白两色的棋子往上叠。
大乱将起。
苏清之跟上一句。那太平道教已经有十万信众。冀州、南阳、颍川三地到处可见太平道教教徒。我接到阿璎的飞鸽传信,说是清河郡也出现了宣传太平教义的教徒。
姐夫是怀疑那太平道教会造反。
苏清之笑笑,转而看向挺放浪形骸,不拘小节的郭嘉。奉孝,你觉得呢!
必反。
苏清之点头,现在五月了,我走的时候,交代了老阎他们将新粮种种下,如今回去,大概新粮种已经长出翠绿一片了。
本来苏清之今年还想将马铃薯搞出来的,但谁让袁逢突然性抽风,以至于苏清之采取谨慎办法,只吩咐安排种植玉米和番薯。
那红薯卫仲道出声说。味道如何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