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216章(1 / 1)
赵祯那一副我儿真棒的姿态,成功酸到了庞妃。
可庞妃连亲生女儿都没有生,再酸也不会将自己的想法说出来。毕竟赵祯就这么一个儿子,可容不得其他人说儿子的坏话,哪怕其他人其实是他的女人。
涉及到唯一的儿子,哪怕赵祯的性格再温吞,也会暴怒的。
很快,即刻启程的赵祯领着浩浩荡荡的一票人回到汴京。赵祯回到汴京的第三日,办好交接的苏清之,就带着一万禁卫兵以及展昭、四驸马,还有白仓这只仓鼠精,离开汴京,前往与辽国接壤的边关。
苏清之一定要来边关,其实是不太信任边关将士的战斗力。毕竟苏清之提高粮饷,让边关将士不可忽略训练的事儿,并不是很久以前的事儿。
或许边关将士的战斗力提高了,但是和骁勇善战的辽兵比起来,还是有那么一咪咪点差距的。
所以呢,苏清之必须亲自来边关。
要是大宋和辽国真开战了,那么苏清之直接第一时间部署,甚至亲自杀敌也不是不可能的。
再者,苏清之此行还有要事,就是将红薯、土豆等高产农作物带来边关,让边关百姓种植。
还有水泥的烧制。
边关就有不少的石灰石。用石灰石烧制的水泥,不管是修城墙还是铺路面,速度都嘎嘎的。所以呢,苏清之亲自边关最后一个原因就是,修建水泥厂,用水泥厂生产的水泥优先加固城墙。
太子殿下打算将城墙加高多少?
季之泽瞄了一眼大概有5米左右高度的城墙。
少说也要6丈(20米)高吧。
展昭:???
会不会太高了。四驸马道:修葺城墙,从来都是费时费力。太子殿下说用水泥之物修葺城墙,臣倒不是不相信太子殿下说的水泥之物,只是6丈,真修筑的话,会不会太高。
不高。苏清之很确定的道:一丈三的城墙,用登云梯轻轻松松就越过城墙。孤为什么要给辽军用登云梯轻轻松松就越过城墙,攻占大宋国土的机会?
四驸马若有所思,刚准备说的时候,又听苏清之吩咐人砍些韧性十足毛竹,用来编织长条的箩筐。
这是因为没有钢筋,只能用水泥往竹编的箩筐浇筑固形的方式来修葺城墙。不过并非单纯的只有水泥,还加了不少的碎石块,包拯这样修葺出来的城墙,坚固得很。最起码冷兵器时代,要想粉碎这样的城墙,根本不可能。
水泥出来后,苏清之就叫上展昭和四驸马试验了一小撮地界儿,效果很明显,让两人惊叹。
这样的速度,想必不出一周,就能将所有城墙都加固到六丈。
苏清之搓着下颌,陷入思索。
六丈的话,感觉还不是很高,要不七丈?
一丈等于333333米,六丈的话,就是233米左右。后世的话,3米的高度就能算一层楼。23米,7层楼还带阁楼,完结可以假装8层。
七八层楼高的城墙,除非辽军个个会飞,不然别想着用攻城的方式入城。
六丈可以了。四驸马汗然:七丈的话,又要加重工匠的工作,长竹篓,可都是按照六丈的规格编织的。
行叭。六丈就六丈。
苏清之表示自己不是朝夕令改的人,当即又道:对了,辽国方面有异动没有。
展昭摇头,表示不知。
咦,居然没有再派使者入京吗。现在处理国家大事的可是父皇。赵祯给人的印象,一向好说话,辽国不趁着这个机会派使者入京,莫非是真的想跟我大宋打?
四驸马:或许大宋这边派出了使臣。
不会。苏清之斩钉截铁的道:孤走的时候,已经和父皇说好了。父皇脾气虽好,但重承诺,特别是孤这个儿子,既然父皇答应了,那就必然会遵守。
至于有没有大宋官员私自前往辽国商谈两国休战。呵,既然不愿意站着当人,宁愿跪着当狗。孤哪里会不成全呢。
苏清之早就知晓大宋有的官员,是标准的身在曹营心在汉,既然不愿意做宋人,想做辽狗,那作为大宋的未来继承人,自然得满足他们不当人想当狗的念头。
只不过嘛,身上的官服,以及家中产业都是在大宋土地上获得的。生来赤|裸|裸,离开之时也要赤|裸|裸。
苏清之心善,扒了他们的皮还给他们留了底裤。想必目前应该到了大辽国都,对大辽皇帝哭诉他血腥残暴叭。
啧,期望他们说得更加恐怖一点,最好把他说成狂妄自大、残暴不仁的未来暴君。如此一来,大宋和辽国这场战役,就避无可避。
既如此,那最近一段时间,看来要加强戒备了。
都安排了。苏清之顿了顿,随即吩咐展昭:展护卫去和郭将军说一声,让他最近加派人手排查每日入城人员,孤有预感,辽国这几天会派太子来窥探边防布局。
展昭领命很快去找了镇守边关几十年的郭将军。这时候四驸马突然问苏清借白仓。苏清之借了,却也嘱咐四驸马最好悠着点。
四驸马表示人不犯我我不犯人,如果大辽那边敢使用阴谋诡计,四驸马不介意付出血肉代价请来妖魔助阵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