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21章(1 / 1)
苏清之无所谓的来了一句:也没有多久,不过几年而已。
太后:
富察皇后又想笑了,不过稳住了。
苏清之见太后气呼呼的样儿,知晓她是什么话都不想跟自己说了,便又笑着道:皇额娘,你别多想,真的,儿子觉得儿子的子嗣已经够多了。继承人只要一个就够了,多了反而是种麻烦。皇额娘难道忘了圣|祖(康熙)爷时期的夺嫡之争了?
康熙朝的九龙夺嫡,之所以结局挺惨烈。除了康熙养蛊式的放纵外,最大的缘由,还是孩子多了的缘故。
就像苏清之所言,继承人什么的,一个就够了。两个的话,都说一山不容二虎,除非一公一母,继承人也是如此。一个完美,多了就容易造成兄弟相争。既然已经选定了永琏为继承人,那就是对祖宗有了交代,并且4子3女已经算很好的开枝散叶,还要他怎么做!
苏清之是真心不想理会,就像他跟太后娘娘说的那样。他的事情别管太多,也不要拿子嗣说事儿,他已经有了4子3女,不需要再额外增添负担。
嗯,是真心觉得孩子多了,就是一种负担。幸亏他是皇帝,没有养崽的负担,不然的话,崽儿越多越养不起。
行了,哀家知晓皇帝的意思。太后娘娘愤愤不平的道:以后哀家再也不敢了,皇帝是讳疾忌医,还是真对女人没了兴趣,哀家都不想知道了。
苏清之微微挑眉,倒没有觉得太后娘娘的哪句话,伤了她的自尊心。挺从善如流的道:既然如此,那儿子告罪,还有一大堆的政务等着儿子处理。还有永琏,这孩子也还等着朕回去教他处理政务。
太后无话可说,眼不见为净的让苏清之滚蛋。苏清之赶紧离开,留下富察皇后继续陪太后娘娘说话。
其实太后娘娘这时候的心情已经极度不好了,可富察皇后到底是先帝看好的儿媳妇,太后娘娘最大的优点是听先帝爷的话,先帝爷觉得富察氏这位儿媳好,那富察氏就真的好,也就没有迁怒富察皇后,而是抱怨起来。
皇帝他啊,真的不识好人心。太后娘娘愤愤不平的道:害得哀家白操心了。
富察皇后只得附和,顺着太后娘娘,免得太后娘娘心情越来越糟糕,让她跟着受挂落。
其实富察皇后,就觉得太后娘娘今儿纯粹是自寻烦恼。就苏清之的脾气,一旦下定决心,九头牛都拉不回来,太后娘娘即便是亲生额娘又如何,当个诸事不管,儿孙绕膝、享天伦之乐的老祖宗不好?
富察皇后心中千言万语,到底还是没有说什么,一个劲儿的顺着太后娘娘说话,到底还是让太后娘娘感觉腻歪了。
索性太后娘娘的心情好了不少,就让富察皇后跪安,自己跑去小佛堂待着去了。回到长春宫的富察皇后,先是处理了一会儿琐碎宫务,忙完之后,才让宫娥端上点心、果脯,六安瓜片茶,慢悠悠的吃着喝着。
大概一炷香后,和敬一阵风一样的闯了进来。
皇额娘,女儿想去找弟弟,你陪女儿去吧!
富察皇后放下喝了一半的六安瓜片茶,神色有些奇怪的道:你怎么好好的就想去找永琏,难道你不知永琏跟着你皇阿玛在吸血怎么处理政务!
和敬沉默了,好半晌才幽幽的回答:女儿就是想去瞧瞧,没别的意思。
既然如此,那没必要去。富察皇后笑着拒绝:好好的在长春宫待着,该学的琴棋书画跟着学起来。
和敬不满意极了,女儿好歹是公主,为什么要学这些?
说罢不等富察皇后回答,一跺脚,直接丢下一句女儿找皇阿玛说去就跑了,眨眼就跑了个没影。
富察皇后傻眼,好半晌才回过神。
这丫头。富察皇后哭笑不得。本宫还不是为了她好了,结果倒对本宫有意见了。
伺候的奶嬷嬷不好说什么,只得附和道:公主殿下还是孝顺的,主子别太生气。
本宫没有生气,就是有点儿心梗。富察皇后顺势离开座位,准备坐凤撵前往乾清宫。罢了罢了,本宫跟着去瞧瞧,免得本宫养的糟心女儿,又要说些不合时宜的话语。在本宫面前随便说没关系,去了万岁爷的面前说,今儿在慈宁宫,万岁爷才挨了太后的骂,现在三丫头这样毛毛躁躁的跑去找万岁爷,不是撞枪口上吗?
富察皇后这样,算是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了。苏清之今儿算被太后娘娘骂了?不算。绝对不算。相反太后娘娘因此生了一肚子气。也就是说,这个时候的苏清之心情好好,和敬冒冒失失的跑来乾清宫,苏清之只会笑眯眯的丢下永琏,专心陪和敬说话。富察皇后所担心的,根本就不会发生。
和敬其实闹腾归闹腾,但从来闹腾得很有底线。反正不会惹人厌烦,反而觉得真性情,只是活泼了一点。
苏清之就是这样觉得的。和敬到来,他就停下工作,陪着和敬说话。永琏也是一样,你一言我一语的,说得十分的高兴。当天中午,午膳是一起用的。就摆在乾清宫,苏清之坐中间,儿女左右坐着,一百零八道御膳,摆放得满满当当,不止一桌,而是两桌。